• 热门搜索词:
海西: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新一极
2007年09月17日 01:26中国经济周刊投票数: 顶一下  【

第1页:“海西”三年:声势日壮第2页:两岸三地建言 海西发展第3页:香港四方面助力海西

9月7日,厦门市人民会堂,第二届海峡西岸经济区论坛在此举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论坛致辞中说:“实践证明,海峡西岸经济区(下称‘海西’)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区,是一个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区域经济综合体,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的区域。”

在论坛上,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黄小晶指出,作为全国区域发展布局的完善,海西处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以两岸四地连接点的区位优势,发挥着承南启北、西联东出的重要作用。

正是出于这样的独特优势,2004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七届七次全会批准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

此后,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的文件明确提出支持海西发展;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把海西确定为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区域之一。

“海西”三年:声势日壮

三年来,海西的发展到底是怎么样呢?

据黄小晶介绍,随着海西基础设施的完善和进出口通关服务的延伸,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贯通长三角与珠三角、直达中西部省区,区域之间产业、市场、交通、口岸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一条服务中西部发展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正在加快形成。海西的建设得到海内外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呼应,特别是闽港合作八大平台持续拓展,闽澳四项合作逐步深化,港澳已经成为福建最大的境外投资伙伴,闽港、闽澳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提升。

而作为海西主体区域的福建,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黄小晶说:“福建充分发挥海西的主体作用,取得了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健康发展的良好成效。”

他介绍说,2006年福建全省生产总值达7614亿元,增长14.8%;财政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增长28.4%;万元GDP能耗为0.907吨标准煤,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4,居全国第7位;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名列全国前茅;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全国第8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多年列全国第6和第7位。

海西的效应开始发挥作用了。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毕井泉说,海西在承接产业转移、带动内地发展、发挥大陆与台湾的纽带作用等方面影响不断扩大。

毕井泉分析指出,截至2006年底,福建累计实际利用台资居全国第三,其中农业领域利用台资居全国首位;累计对台贸易额458亿美元,居全国前列。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已经扩大到全省。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相继设立,为台湾地区的广大农民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必将为台商到大陆投资创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创造更多的商机。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在论坛上表示,以“建设海西经济区”为两岸正常化经贸关系的起点,并以之作为未来两岸共同市场的“试点”,务实地推动这项福国利民的经济建设,将为两岸互利双赢创造更多、更有利的条件。

作为海西论坛的主持人,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也表示,海西越强大,对将来建立海峡两岸经济区创造的条件就越好,实际上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是为将来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两岸经济区打好基础。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有很大的意义。

对此,与会的专家纷纷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发展海西大有可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毕井泉表示,未来海西将建设成为两岸现代物流集散地、人员交流中转地、各类信息聚集发布中心、金融保险服务中心和企业营运中心,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一个充满活力的地区。

1

2

3

下一页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

启动闽台共同市场“试点”

福建省正全面推进海西建设,我们也看到闽台两地可以建立特有的合作模式,共同构建长期、稳定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并以“海西区”作为经贸关系正常化的起点和未来两岸共同市场“试点”。

在推动两岸合作发展,建设海西经济的具体项目方面,两岸可以从“农业经济特区”、“产业经济特区”、“文化经济特区”及“金融产业特区”等各方面做起。

在建立海西农业特区方面,大陆可仿在深圳建立“经济特区”的经验,在福建开辟“农业经济特区”,作为台湾地区加强与大陆农业合作的平台,具体项目如:第一,台湾农产品免关税登陆,可以厦门及福州为快速通关口岸;第二,加强两岸农业人员、技术及种源交流;台湾协助大陆建立农业、农村及农民组织,并加强农业推广及农民教育等;第三,台湾协助大陆建立农业法制、品牌、知识产权、专利保护等制度;第四、加强两岸渔业合作,对于保育、护渔、养殖技术及渔工输出等加强合作。

在建设海西产业特区方面,在福建加强两岸“产业供应链”的关系,有助于两岸产业合作并提升国际竞争力,在“产业经济特区”内,大陆应进一步提供各项优惠措施,如降低关税或甚至零关税、以及提供研发及出口的各项优惠措施。

两岸并可在区内共同推动产业标准,加强研发,以大陆基础科技加上台湾应用科技及商品化能力,必能将“产业经济特区”发展为研发及制造基地,将福建发展全世界的电子、机械、化工等产业的重镇。

在文教交流与融合方面,具体作法如:一,福建地区大学与台湾地区大学办理学术及师生交流;二,两岸加强学术合作、定期举办学术交流研讨会等;三,两岸合作共同进行闽南语、史之研究及宗教、妈祖信仰交流等各方面的研究;四,以闽南为基地,建立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共同发展电影、戏剧、动画及漫画等相关产业。

在建立海西金融产业特区方面,外资或台资金融业的进入门槛颇高。未来台湾金融业要顺利登陆内地,须比照港澳地区,给予优惠待遇。因此,建议大陆建设“海西金融产业特区”,让台湾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业都能藉此进入大陆市场。

除此之外,台闽也应加强基础建设的合作。如:连接金厦海底电缆,成为两岸通话门户;全面开放小三通;开放厦门为金门之备用机场,金门机场在浓雾关场时可借用等。

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曾俊华:

香港四方面助力海西

关于香港和海西的合作,我想具体地谈谈四个方面:

第一、两地加强合作,向外开拓市场。闽港两地优势互补,将为两地开拓市场打开新一页。福建省外经贸厅和香港投资推广署在2005年联合到欧洲,以及2006年到美国、加拿大开展联合招商活动后,今年7月再携手在日本联合举办投资环境介绍会。这已是两地第四度联手,以推介泛珠三角区域营商环境为重点的同类型合作。这次活动吸引了超过200位日本企业高层参与,探讨闽港两地的投资环境和商机。

第二、提供完善优质的金融服务。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我们优质的金融体系可以为海西经济区提供可靠和完善的金融服务。目前,已经有6家香港银行在福建开设分行,总资产达76亿人民币。除了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之外,香港还是内地企业的重要融资平台。除了筹集资金以外,海西经济区的企业通过在香港上市,利用香港这个国际平台,可以加速对企业的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管治水平和经营效率,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三、互惠互利的物流发展。香港位于通往中国内地大门的有利位置,一直以来都是区内重要的物流枢纽。而海西也拥有同样的潜力。由于香港和海西地理位置相近,福建省的物流业可善用地理优势,引进香港的物流业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打造出一个以香港和海西为首的亚太区超级物流中心。

第四、协助资金“走出去”。随着内地市场日渐开放,物流交通日益发展,不少港资企业纷纷把产业转向内地。而处于海西的福建省,由于本身的产业基础和优越的投资环境,成为不少港商的投资首选。外资企业涌进福建,为闽资企业提供了跟世界级企业合作和交流的机会。同时,在技术和管理层面,增强本身实力,以便在适当时候开拓海外市场,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另一方面,香港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简单低税率的税制、强劲的集资能力以及共同的语言,吸引不少内地企业来港投资。

   编辑: 喻春来
Google提供的广告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
热点排行